
記者從8月31日市林草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市林草系統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市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營造林及種草面積119.02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2萬畝、退化林修復56.22萬畝、退化草原修復10.3萬畝,實施飛播造林20.5萬畝,綠化村莊137個,全民義務植樹1000萬株。
植樹造林方面,我市實現了由工程造林向工程造林與自主造林相結合,春季造林為主向四季造林,城區向以農村、農田防護為重點的全域植綠,單一品種、名貴品種向適生、傳統品種,重造輕管向造管并重,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結合的“六個”轉變。同時立足榆林“東西南北中”五大生態空間實際,按照喬灌草相結合、針闊葉相搭配的模式,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在完善林長制體系建設方面,我市在“林”字上精準發力、在“長”字上履職盡責,在“制”字上強化保障,林長制統領全市生態空間高質量高效能保護和治理的成效初步顯現。全市共設立各級林長10999名,其中市級林長35名、縣級林長276名、鎮級林長1734名、村級林長8954名。市、縣區財政大力支持國土綠化工作,榆陽區率先開展了林業碳匯試點工作,開展林業碳匯交易20萬噸。
下一步,我市將抓住即將到來的秋季造林的時機,全面完成今年的林草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同時,科學制定榆林市三北工程六期規劃,積極爭取三北工程建設任務,提前謀劃布局2024年國土綠化工程項目并盡早啟動實施,為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開好頭、起好步。
記者 慕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