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酷熱難當,不少游客在出行時都希望能找到一處清涼避暑的好去處。各大門戶網站、旅游APP也都爭先恐后列出“避暑勝地”等相關榜單,在這個“一涼難求”的盛夏,榆林,就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古韻,緊抓“清爽”二字,通過三張底牌,在這個夏季“火”了。
打好“文旅+歷史”的文化牌。作為享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美譽的古城榆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滋養了獨特的陜北民俗文化,榆陽區以“挖掘歷史、講述歷史、重現歷史”為主要抓手,打造了陜北民歌博物館、陜北民俗博物館、榆陽區非遺展示館等多個場館,通過展出數萬件各類實物以及現場展示非遺技藝等方式吸引了眾多游客,實現了“讓歷史活過來”“讓歷史走出來”,進一步拉近了傳統文化與游客的距離,在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旅游、商業等跨界融合,真正做到了讓“歷史”成為榆陽文旅一張歷久彌新的名片。
打好“文旅+鄉村”的周邊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如今的鄉村已經成為“世外桃源”“舒適悠閑”的代名詞,不少游客都渴望短暫逃離城市的喧囂,來一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周邊鄉村就成為了大家的首選。坐擁400畝沙漠花海的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盡情感受清涼的紅石橋鄉樂沙戲水、游玩項目眾多適合全家出行的趙家峁村、體驗草灘風情邊塞風光的孟家灣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條條“暢、安、舒、美”的“最美農村路”縱橫交錯,編織出四通八達的鄉村旅游環線,農業觀光、民俗民宿、鄉村文化的融入也賦予了鄉村周邊游新內涵,實現了“人在畫中游,景在心中留”,給農村地區帶去了實實在在的人氣與財氣。
打好“文旅+創新”的融合牌。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更加注重旅行當中的人文歷史、特色餐飲及個人體驗,從游客需求出發,清爽專列、演唱會、體育賽事、各類嘉年華等活動層出不窮,既帶給游客全方位多途徑的選擇,也極大地提升了游客二次消費的概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通過積極整合旅游資源,把“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優勢,將發展高質量體現到生態高價值上,讓“綠色旅游”成為“清爽旅游”的主旋律。
“人兒美,榆林美,東方紅唱得豪情飛,人杰地靈的好山水,你來了就不想回……”一曲陜北民歌《榆林美》,唱的是千百年來厚重的黃土地與悠長的無定河,更是新時代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
高藝玲